本报社区治理报道组历时半年跟踪调研上海16个区、215个社区更新项目,走访83个示范社区,采访居民代表、社区规划师、基层工作者等共计428人,立体呈现这项民生工程如何重塑2400万市民的日常生活。


【规划创新】
1. 空间重构:
- 服务设施覆盖率:从72%提升至98%
- 步行可达性:平均时间缩短至12分钟
- 闲置空间活化:完成改造56万平方米

2. 设计标准:
• 5类基础配置:医疗、养老、教育、商业、文体
• 3项特色配置:根据社区特点差异化补充
• 无障碍设施:实现100%覆盖

【服务升级】
上海龙凤419 1. 民生保障:
- 社区食堂:日均服务25万人次
- 智慧健康驿站:建成520个
- 托育点位:新增380处

2. 文化供给:
• 社区美术馆:建成89个
• 共享书房:覆盖率85%
• 非遗传承点:设立156处

【治理突破】
上海龙凤阿拉后花园 1. 参与机制:
- 社区规划师:派驻全覆盖
- 居民议事会:召开1.2万场次
- 方案采纳率:达76%

2. 智慧管理:
• 数字孪生社区:建成示范点42个
• 需求精准匹配:准确率92%
• 服务响应时间:缩短至30分钟

【典型案例】
上海龙凤419 1. 曹杨新村:工人新村的当代焕新
2. 田林十二村:老旧小区的逆生长
3. 陆家嘴东昌新村:金融城的烟火气

【专家点评】
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吴教授指出:"上海'15分钟社区生活圈'的创新价值在于将城市规划的最小单元从'小区'细化到'人',通过精细化设计实现公共服务从'有没有'到'好不好'的质变,这种以人为本的更新模式正在成为全球城市治理的新范式。"

【数据来源】
2025上海社区生活圈建设评估报告
市民满意度调查报告
各区实事项目汇总